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市場行情 » 正文
二季度財報來了!巴斯夫、陶氏、杜邦、LG化學…哪些產品在賺錢?
  瀏覽次數:21674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05日 15:32:23
[導讀] 近日,化工巨頭們 相繼發布了2022年二季度的財報。業績如何?哪些產品在賺錢?快來瞧瞧

    又到了亮出“成績單”的時候!最新財報顯示,全球五大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雪佛龍、殼牌、道達爾和英國石油公司今年二季度的利潤總和達到約5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00億元),創下曆史紀錄。

近日,化工巨頭們相繼發布了2022年二季度的財報業績如何?哪些產品在賺錢?快來瞧瞧!

巴斯夫:銷售額增長16.3%,達230億歐元

微信圖片_20220805154811

    巴斯夫集團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32億歐元,達230億歐元,達成了16.3%的增幅,主要由於巴斯夫能夠在幾乎所有業務領域大幅提高價格。

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為23億歐元,達到了去年同期的強勁水平。

息稅前收益增長3,400萬歐元,達24億歐元。

各業務領域表現↓

化學品業務領域:與2021年二季度相比,化學品業務領域銷售額大幅提升27.2%,達43億歐元。

材料業務領域:材料業務領域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29.9%,達49億歐元。這主要得益於單體業務部銷售額的強勁增長。

工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2022年二季度,工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銷售額為26億歐元,同比顯著增長12.1%,這主要得益於特性化學品業務部銷售額的強勁增長,而分散體和樹脂業務部的銷售額亦略有增加。

巴斯夫集團還進行了2022年展望:

    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5%

    工業生產增長:+3.0%

    化學品生產增長:+2.5%

巴斯夫預計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發展將逐步放緩,歐洲更是首當其衝。這一預測的前提是假設中國沒有出現新的封控措施和嚴格限製,以及天然氣短缺沒有導致歐洲出現停產。


    陶氏:淨銷售額為157億美元,同比增長13%

陶氏公司於7月21日發布2022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摘要如下:

淨銷售額為157億美元,同比增長13%,所有運營板塊及區域均實現增長。亞太區以外所有區域均實現淨銷售額環比增長3%,亞太區主要受中國新冠疫情影響。

銷量與去年同期持平,包裝與特種塑料運營板塊的銷量上升很大程度上被工業中間體與基礎設施運營板塊的下滑所抵消。銷量環比下降2%,主要影響因素為歐洲和中國銷量下滑。

GAAP淨收入為17億美元。經營性息稅前利潤(EBIT)為24億美元,同比下降4.53億美元。功能材料與塗料運營板塊的增長不敵整個公司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以及股權收益下降。


    杜邦:淨銷售額為33億美元,增長7%

2022年第二季度淨銷售額為33億美元,增長7%;有機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9%。

基於公認會計準則(GAAP)的持續經營收入為3.65億美元;經營性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8.2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EBITDA利潤率同比與環比持平。

各業務板塊業績亮點

微信圖片_20220805155305
 

    科思創:銷售額同比增長18.9%至47億歐元

微信圖片_20220805160257

    集團銷售額攀升至47億歐元(+18.9%);

EBITDA達到5.47億歐元(-33.0%),高於先前指引;

淨利潤達到1.99億歐元(-55.7%);

自由經營現金流(FOCF)降至負4.62億歐元。

微信圖片_20220805160302

在銷售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功能材料業務板塊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25.8%至25億歐元。

解決方案和特殊化學品業務板塊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1.0%至22億歐元。

微信圖片_20220805160313

索爾維:淨銷售額34.77億歐元 32.6%內生式增長

2022年第二季度淨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內生式增長+32.6%。增長由橫跨所有關鍵市場的強勁需求拉動,包括汽車、航空航天、消費品和電子工業。

與2021年第二季度相比,各業務板塊銷售均有明顯增長:材料+38%,化學品+27%,解決方案+33%。

2022年第二季度基本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8.64億歐元,刷新記錄,與去年同期相比內生式增長+35%,反映銷量增長和定價提升。

各業務板塊的內生式EBITDA增長為:解決方案+58%,材料+45%,化學品+18%。

微信圖片_20220805160519

    瓦克化學:銷售額21.7億歐元,同比增長45%

瓦克集團2022年第二季度實現銷售額21.7億歐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產品組合效應良好,銷售量上升,以及美元較上年同期走高帶來的匯率變化等因素對銷售額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瓦克4個業務部門均為銷售額增長做出貢獻。其中

多晶矽業務的增長尤其顯著,產品價格提高使該業務部門銷售額較上年同期提升68%。

瓦克有機矽與瓦克聚合物兩大化學業務部門,銷售額亦分別增長逾40%,例如用於膠粘劑與工業塗料的產品,需求量增幅尤其顯著。

生物技術產品及精細化學品業務的發展也非常穩健,銷售額增長16%。

價格提高,產品結構效應良好,令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升至6.258億歐元,同比幾近翻番。

瓦克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賀達(Christian Hartel)表示:“為加速增長,我們正在加大對產能擴建以及新產品與新應用開發的投資力度。過去數月來,我們在上述領域啟動了一係列項目,其中包括:

挪威霍拉生產基地正在籌備擴大金屬矽產能;

印度帕納加爾(Panagarh)的新生產基地不久前落成投產,可滿足市場對矽橡膠的需求增長;

博格豪森生產基地的有機矽產能也在擴建之中;

在美國,我們啟用了一個地區創新中心,將針對高科技應用開發生物技術及有機矽特種產品;

在慕尼黑,一個專注於生物技術業務的研究中心現已動工。”


    LG化學:銷售額12.2399萬億韓元,同比增長7%

銷售額:12.2399萬億韓元

營業利潤:8785億韓元

與上一季度相比,銷售額增長5.6%,營業利潤減少14.3%。

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額增長7%,營業利潤減少59%。

各業務板塊表現如何?

石油化學

銷售額:5.9876萬億韓元;營業利潤:5132億韓元。

第二季度仍憑借光伏薄膜用POE及紙尿褲SAP等差異化優質產品組合,實現了穩定的收益性。

尖端材料

銷售額:2.0184萬億韓元;營業利潤:3354億韓元。

由於電池材料出貨量擴大及原材料價格上漲,銷售價格持續攀升,第二季度實現了季度最高銷售額。隨著高鎳正極材料、OLED材料、半導體材料等高收益性產品出貨量的增加及良好的匯率環境等影響,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改善。
 
LG新能源

銷售額:5.0706萬億韓元;營業利潤:1956億韓元。

隨著電動汽車圓柱型電池銷量的增加,以及為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而擴大的金屬聯動協議,與上一季度相比銷售額有所增加。但受疫情防控及全球物流危機等影響,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塞拉尼斯:淨銷售額25億美元,同比增長13%

公司在第二季度實現淨銷售額25億美元,環比下降2%,比去年同期增長13%。價格繼續增長2%;合並營業利潤4.83億美元和調整後息稅前利潤6.46億美元。

2022年第二季度各業務部概覽

工程材料↓

淨銷售額創曆史新高,為9.48億美元,分別得益於價格環比增長6%和銷量環比增長1%,並抵消了3%的匯率不利影響。

該業務通過成功的業務機會管理模式、電動汽車應用增長以及重組KEPCO為生產型合資企業所帶來的初步貢獻,抵消了全球汽車製造量下降的影響,實現了銷量的連續增長。

乙酰基產品鏈↓

淨銷售額為15億美元,環比下降5%,因為銷量下降3%以及2%的匯率不利影響。

銷量環比下跌,主要是因為德克薩斯州明湖工廠的兩家最大的外部原材料供應商出現供給中斷,從而導致產能下降。供應中斷已經得到解決,明湖工廠的乙酰基產品鏈目前已經全速開工。

醋酸纖維素↓

淨銷售額為1.19億美元,銷量環比下降6%,價格穩定。

公司啟動對醋酸纖維素業務的戰略性改革,將乙酰基產品鏈中的醋酸薄片和纖維素過渡到乙酰基產品鏈業務中,作為醋酸的下遊衍生品。


    伊士曼:銷售收入2,784百萬美元

微信圖片_20220805160831

    2022年第二季度與2021年第二季度各業務的業績對比


1 特種材料:銷售價格上漲13%,抵消了匯率的部分不利影響,推動銷售收入增長10%。整個業務的銷售價格全麵上漲,以特種塑料為首,其次是高級中間膜。

2 添加劑及功能材料:銷售價格上漲20%,銷量/產品組合上漲11%,抵消了匯率的部分不利影響,推動銷售收入增長27%。以護理添加劑和塗料添加劑為首,銷售價格上調的原因在於原材料、能源與分銷費用上漲。

3 化學中間體:原材料、能源與分銷費用的上漲以及持續收緊的市場環境使銷售價格上漲19%,推動銷售收入增長17%。

4 纖維:原材料、能源與分銷費用上漲推動銷售價格上漲12%,但銷量/產品組合的少許下滑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銷售收入增長9%。


科萊恩:強勁的銷售增長和盈利性改善

2022年第二季度持續經營業務銷售額為13.01億瑞士法郎,對應以當地貨幣計增長29%,其中25%為有機增長,以瑞士法郎計增長26%。護理化學品和自然資源業務領域銷售增長尤為強勁,超過了催化劑業務領域的擴張程度。

微信圖片_20220805161006

總體來說,“增收不增利”是今年上半年部分化工企業遭遇的情況。財報“成績單”的背後,企業提及的多數原因與物流持續受限、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有關。除了上調產品價格這一應對舉措,個別企業也在尋求積極措施,如持續加碼循環經濟相關項目的布局,以化解行業周期波動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