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量:16473發布時間:2018年03月08日 15:21:08

解讀數據價值 運籌未來市場

 過去的2017年,中國塑料機械行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行業情勢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一年來,根據走訪我們了解到,絕大多數企業業績都實現了增長,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幅30%成了行業中的普遍現象,甚至有些企業營收連翻幾番,創曆史之最。伴隨著可喜的漲勢,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智能製造在未來市場的重要性,主機廠、輔機、配件,各類企業以各種途徑開始了智能製造的構建工作,把智能製造、工業4.0的熱度再一次推高,國內塑機行業的自動化水平、智能化水平也不斷刷新。然而,我們也發現隨著下半年逐步放緩的發展,一些企業出現了負增長,大家對2018年的前景有了些許擔憂和顧慮。為此,本刊記者專程采訪了廣東塑料工業協會會長符岸先生,總結過去一年行業內的發展情況,通過數據分析塑料機械行業取得的成績,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多建設性的意見,以饗讀者,引起行業人士的思考和共鳴。
 
行業保持強勢走高,結構性上漲特征明顯

《塑膠工業》記者:請您介紹一下2017年全國塑料加工行業的總體情況。

符岸:目前在數據方麵,根據1-12月的統計,2017年全年塑料製品總產量7515.5萬噸 同比增長3.4%。從具體類別來看,可以大致分為9類產品,分別是薄膜類,管材、板材、型材類,泡沫塑料類,容器類,人造革、合成革類,零配件類,塑料編織類,家居日用類和其他雜項。就1-11月的數據來看,家居日用類、零配件類和其他類增速超過10%,超過行業平均增速;泡沫塑料類、容器類增速高於8.5%,接近10%;紙製類產品增速低於平均數;人造革、合成革類產品成負增長。從區域上來看,全國主要塑料加工省份變化不大,其中浙江產能第一,占比約為13.0%,廣東第二,占比約為12.5%-12.6%,河南第三,產能上漲最快,發展勢頭迅猛,湖北、江蘇和山東差不多屬於一個層次,四川、福建和安徽差不多屬於一個層次。整體來看與前幾年變化不大,東部產量最大,增幅不大,中部和西部增幅明顯,由此可以看出,塑料加工行業在全國2017年GDP的貢獻中表現明顯。

可以說2017年,塑料加工行業結構性增長表現良好,預計行業利潤額將在1350-1360億元之間,零配件類、容器類、薄膜類的利潤增長將會保持在兩位數,人造革、合成革的增幅應該最低,是行業內需要持續關注的領域。再從利潤率來看,容器類最高,管材、板材、型材類的利潤率第二,高於增幅平均數,零配件類、薄膜類和人造革、合成革類預計低於平均數,其他類別則與前年持平。雖然結構性增長表現不錯,但是我們仍需要注意整個行業的利潤率仍然低於全國輕工業利潤率的平均值,換句話說,塑料加工行業利潤率仍有很大上漲空間。
 
一改往期頹勢,出口實現逆襲上揚

《塑膠工業》記者:2017年塑料加工行業的出口外銷情況如何?預計未來發展趨勢會怎樣?

符岸:2017年出口額約22.4億美元,出口數量同比增長37%、金額同比增長12%。前幾年整個行業出口不景氣,2017年的增幅是一個很好的轉變,我認為出口態勢正在逐漸改善中,增幅會相應地顯現出來,尤其是廣東地區。這兩年廣東塑料市場不斷加深結構調整,產品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其中,1-10月份,廣東省塑料機械成品率約70000多台,占全國24%左右,浙江塑料機械成品率占全國39%,位居第一。

從出口國別來看,美國成為中國塑料機械第一大出口國,截止2017年12月,共出口296581台,約24394萬美元,占比約10.89%;出口越南18615台,約20513萬美元,占比約9.16%;出口印度4580台,約11528萬美元,占比約5.15%;出口墨西哥8992台,約10531萬美元,占比4.70%;出口土耳其2871台,約9827萬美元,占比約4.39%;出口泰國5022台,約8966萬美元,占比約4.00%,其後分別是印尼、馬來西亞、孟加拉、伊朗,這10個國家的出口合計353912台,約115801萬美元,占了全年總出口額的一半以上。這說明了除東南亞以外,中國高端設備開始打開美國市場,高性價比成為美國企業選擇中國產品的主要因素。
 
邁向高端,中國製造仍需努力

《塑膠工業》記者:除了出口以外,注塑機、擠出機等各類機械的進口變化如何?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符岸:總的來說,在進口方麵我們的弱項表現的比較明顯。2017年我們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其次是德國,進口量分別為5458台和1480台,進口額分別為73194萬美元和43111萬美元,其中,日本占了進口總額的42.04%,德國占了進口總額的24.76%,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其後的進口國和地區還有台灣、韓國、意大利、美國、奧地利、瑞士、法國和加拿大,這10個國家的進口額占總額的比重高達95.55%,這從另一方麵也說明,在塑料機械領域我們與歐洲等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1-12月份的數據顯示,注塑機共進口7238台,進口額達73663萬美元,平均每台注塑機約合10.18萬美元;擠出機共進口872台,進口額為26732萬美元,每台擠出機約合30.66萬美元;吹塑機共進口265台,進口額為15634萬美元,每台約合42.83萬美元。除了以上三大類別以外,壓延機、3D打印機等其他成型機1-12月共進口12805台,平均單價約為5.75萬/台。

從進出口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我們的進口來源國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出口地國家則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印度、加拿大屬於新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家,他們產品的單價普遍較高,而東南亞、拉美地區多以低端機為主,中高端設備購買力不強,由此也造成了我國塑料機械貿易順差表現不明顯。如何去低端化,發展中高端產品,與歐美企業高峰對弈,是中國塑機行業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題中之意。
 
直麵挑戰,決戰未來市場

《塑膠工業》記者:回顧過去一年的發展,您認為存在哪些困難和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符岸:我認為2017年行業內麵臨的壓力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麵。第一是,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企業運營成本失控。第二是,環保督查高強度執行,企業開工率受創。第三是,禁廢令重拳出擊,塑料回收產業被迫改革轉型。原材料是產品的硬件,原料價格的高位運作,必定造成企業生產成本的上漲,在沒有提高產品價格的情況下,企業利潤率就會出現下降的結果,這也是前麵提到的塑料機械利潤率不高的一個誘因。在環保督察方麵,影響較大的多為中小型企業,排放不達標、空氣、土壤、水汙染嚴重的企業都不得不停產整改甚至關門,規模以上的大型企業受影響較小,但整體上還是對整個行業的開工率和產量帶來了影響。這就需要我們認清行業的發展方向,雖然個別地區存在一刀切的環保處理辦法,但更主要的還是塑料機械行業不規範、不健全所導致的,所以行業大洗牌是遲早的事情。

禁廢令的頒布很值得我們反思,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麵來分析。首先,過去我國塑料加工行業原料多來自進口廢塑料,使用全新料的現象不多,禁廢令的出現切斷下遊製造業的原料源頭,改用新料導致產品成本劇增,市場壓力大。其次,禁廢令震動了整個塑料回收產業,一直以來我國塑料回收產業不完備,廢舊塑料回收係統不健全,不具備回收造粒的完整體係,這也導致一些企業設法在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進口廢塑料回收生產。最後,在國家層麵和行業自身方麵,我們還需要有足夠的準備和周全的規劃,為塑料回收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助推塑料回收順利過渡,緩解行業陣痛。

去年行業內圍繞功能化、微型化、生態化、輕量化、節能化5大未來應用市場開展技術研發和結構調整,據統計這5個領域共申請獲得了64項新型專利,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技術創新、結構調整正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方向。其實,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優化升級,我相信在技術不斷突破,結構逐步改善的進程中我們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閱讀量:16473
  • 1